首届华人家族企业“家风奖”颁奖,远东控股蒋氏家族成为千万创业家庭家风优秀代表
作者: 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 时间: 2020年11月21日 阅读量: 【打印】 【关闭】

  来源: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

  11月18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主办,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腾讯大浙网等共同组织的首届华人家族企业“家风奖”颁奖典礼暨第三届家族传承论坛在浙江大学举行。远东控股蒋氏家族、李锦记集团李氏家族、方太集团茅氏家族、立白集团陈氏家族获评首届华人家族企业“家风奖”。

  “家风奖”助力千万创业家庭和企业持续发展

  家族企业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家族企业都是民营经济的重要形态,中国500强企业大多数都是民营家族企业。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取得从“0”到“56789”的伟大成就,企业背后的家族,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是创造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贡献者。在一代创业者艰苦创业后,这些民营家族企业普遍面临传承与治理的问题,家风建设更是关系到家庭和企业发展的核心密码。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一直致力于研究和推动家族企业健康发展。从2015年起,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培养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的价值观引领下,企业家学院就提出以环境、行为和精神三个维度研究家族企业健康。这次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联合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传承学院以及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等关注创业与家族企业的专家学者,在华人家族企业中推荐并评选“家风奖”,正是助力推动中国家族企业健康发展的又一次重要实践。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企业家学院理事长魏江教授在致辞中说,家庭和睦是家族幸福成功第一要素而非家族财富,真正的幸福是每位企业家内心里面深深藏着的对孩子的健康幸福生活的期许,是对家族文化底蕴和传承的期盼。事实上,“家风奖”评选委员会确立的评选标准中,除了关注家族企业和谐经营、爱国守法、履行责任之外,特别关注的就是新生代进入企业的表现,对企业家精神的继承,以及对家庭关系和谐包容。

  “家风奖”发起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教授总结了华人家族企业传承三大法宝:家族事业心、家族信念、子女教育。他认为,家风、家规与家庭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靓丽风景,优良的家风传承是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重要原因,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认为“家风奖”将推动全社会重视家庭,促进家庭和睦,推动下一代健康成长,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千万创业家庭率先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北京大学陈春花教授表示,“家风奖”的设立不仅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纵向传承,一代又一代的良好家风传承是保持企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保障,同时也可以成为企业的横向示范,优质企业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价值。中山大学储小平教授认为,家族企业要健康成长,家庭和企业的双重治理相辅相成,不仅对家族企业成为百年基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远东集团蒋氏家族:要把企业经营好,首先要把家庭建设好

  远东控股集团创建于1985年,前身为宜兴市范道仪表仪器厂,现为亚洲品牌500强、中国企业500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为远东控股共同创始人远东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晓芬颁奖。陪伴先生蒋锡培一路创业,陈晓芬直言“家风奖”是第一个她来领奖的特别的奖,她介绍自家的家风是“正心正念正能量,向善向上向未来,修身齐家报国利天下”。她说,想把企业经营好,首先要把家庭建设好,因为家就是小小国,国就是千万家。

  李锦记集团李氏家族:思利及人,艰苦奋斗,永远创业

  李锦记集团是一家拥有一百三十余年历史的跨国民族企业,集团总部位于中国香港,是国际知名的中式酱料品牌。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委员会秘书长赵兹认为李锦记家族是一个经百年而不衰的家族企业,李锦记家族的成功也为更多家族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赵兹认为,李锦记家族的家风代代相传,不断打拼,提炼出了“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和永远创业的企业家精神。李锦记家族敢为人先,不断创新,在家族企业中率先成立家族企业委员会,制定家族宪法,建立家族议会、家族办公室、家族基金和家族学习与发展中心,正是这些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引领李锦记走上了现代加速治理,顺利传承之路。

  根据“家风奖”评委会的要求,获奖家族必须是家族成员到现场来领奖才能颁发。由于疫情原因,此次李锦记家族成员不能前来出席,但李氏家族第四代家族成员李惠森先生特别致信给评选委员会。李惠森在信中说:传承四代、历经百年,李锦记家族下一个目标是实现“超越千年”,在这个过程中,李锦记家族将会更加团结向共同目标努力,同时也希望他们的经验对家族事业作出贡献。

  方太集团茅氏家族:忠孝和爱,勤劳奋斗

  方太集团自1996年创建以来,茅理翔与茅忠群父子坚持以家为本,坚持“人品、企品、产品”三品合一的核心价值观,把家族的优良家风融入企业经营理念,致力于为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们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采取“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的传承模式完成企业交班后,总裁茅忠群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今,经过二十多年的家族“传帮带”与企业发展,他开创了现代儒家商业管理模式,带领方太成为高端厨电龙头企业。茅氏家族还以口袋理论,把儿子和女儿的事业分开,成为创业式传承。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窦军生教授认为茅氏家族家风蔚然,家族和企业的治理相得益彰,是传承的典范。茅氏家族使命是行善积德、家业常青,愿景是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千年旺族,这也造就了方太集团的伟大企业使命——因爱而伟大。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吴为进为方太集团茅氏家族第二代、方太集团董事、宁波吉盛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茅雪飞颁奖。茅雪飞在接受采访时说,她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让她和哥哥要立志把家族企业做大,为国家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立白陈氏家族:做人做事要“留余”

  立白集团的创业史满满的是陈凯旋、陈凯臣两兄弟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故事,如今立白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日用产品的领军企业。中山大学储小平教授认为立白集团诚信经营、爱国守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两亿元消毒除菌产品,积极地履行了社会责任。立白集团也非常重视家风建设,培养家族二代进行企业管理,家族企业的宪法来完善治理。这些措施具有典型意义、示范意义。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朱原为广东立白集团陈氏家族二代家族成员代表、家族委员会会长陈展生颁奖。陈展生特别介绍了陈氏家族的核心价值就是尽孝、团结、感恩、奋斗、诚信、责任、留余,这些词都是整个家族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后的珍贵遗产。他特别介绍了去年底最新加入的新词"留余",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做人做事留一点余地,对别人好,对自己也好。做生意不要把所有的利益都自己赚了,要留一点给别人;做人也不要说绝话,要留一点余地,对自己对别人都才好。

  法律助力家族企业家风建设

  活动现场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有西解读了修订后《民法典》对家风建设与家族传承的关注,特别对首次出现的“遗嘱信托”、“遗产管理人”等做了详尽解读。陈有西介绍了“江南第一家”郑氏家族以孝义为核心的家风文化,强调家风的无形性、辐射性和容忍性。他还详细解读了遗嘱信托这种新颖的方式,认为遗产管理人制度非常有意义,能够防止遗嘱执行当中出现纠纷的情况,提高遗产继承效率,把遗产概念明晰化、可执行,还设定了遗产的边界、遗产如何向社会公示,这能够大大解决民事纠纷,解决家庭内部的纠纷。

  京衡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祝双夏、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副院长朱建安对重组家庭葵花药业家庭关系构建和维护的进行了案例解读与分析,探讨复杂家庭的财富传承安排和设计。祝双夏律师通过对其夫妻创业模式利弊分析,提到夫妻创业最初体现的是“人和”,而夫妻双方需要有利益的高度统一性才能推进创业成功。朱建安认为,子孙后代作为共同的联系的重要性,但夫妻创业的弊端是利益不一致带来的不平衡和矛盾。案例给人们的启示是,要想家族企业走得远,就需要用非常明确的统一的家族目标和分工的明确以及有非常好的治理规范。

  女性谈家风:选儿媳妇人品价值观最重要

  获奖家族企业代表陈晓芬、茅雪飞以及女性创业者代表、复聚投资董事长周丽红共同就女性与家风进行了探讨。周丽红说女人是山、男人是水,水都是围绕着山转,女性在家风的建设上尤为重要,她认为人格、专业、学习力和创新力能对冲创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而人格最重要的沉淀和建设就源于优秀的家风。茅雪飞将女性在家风建设中的作用形象地比喻为“粘合剂”,认为女性能够对一个家族的忠诚度,需要在建设家风过程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哺育后代。陈晓芬颇具风趣地提及她选儿媳妇的标准,认为人品价值观一致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邀约家族企业第二届“家风奖”评选

  颁奖典礼最后,获奖的家族企业家族成员代表陈晓芬、茅雪飞、陈展生和家族企业代表、久盛地板有限公司主席张恩玖、媒体代表腾讯大浙网的总裁马小燕和女性创业者代表周丽红共同朗读了《家风邀约信》,共诵生命恒久远、家风永流传,并邀请更多全球华人家族企业参与到2021年第二届华人家族企业“家风奖”评选。

  颁奖典礼现场,吴越国国王钱镠的第34世孙,91岁的钱希尧老人还现场朗读了《钱氏家训·家庭篇》中的几句,让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还介绍了“家风奖”中“家风”两字出自于曾国藩的一幅家风手书。

举行颁奖典礼的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新大楼金色大厅

获奖家族代表和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团队合影

返回顶部

远东新材料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苏ICP备17010580号-1 beian.miit.gov.cn
联系我们
400-822-6908